2022国考行测80分经验分享
2022国考行测80分经验分享
1、基本情况
先说一下本人情况,2019年普通本科毕业,学的是工科专业。这一次是第一次参加国考,过了八十分呢,也有运气的成分在,平时模考也就70多。本科毕业的那年参加过一次选调生考试,侥幸进过面。这次是工作很久,突然想上岸了,所以又来参加国考,十月中下旬才开始准备的,我不适合长线作战,长期准备会严重影响我的备考状态,所以我只留1-2个月准备,不一定对大家有很大的帮助,大家自己判断可取之处吧。开始的时候先做了模拟卷,副省级大约65左右,后面做行政执法基本都是70多分的样子。
2、关于教材和教程
其实这次国考没有什么合适的岗位,只是本着看一下自己的水平的心态去考的,复习全程几乎没有看视频。教材上看了粉笔行测技巧,一本小册子,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对某些技巧还是有初步的了解,方法还得靠自己。如果时间充裕,基础差的同学可以选择看看视频,方法要多练习,形成条件反射,使用不够熟练根本想不起来老师讲的方法。
3、核心方法刷刷刷
我刷的就是粉笔职教App,分块练习,每周模拟,智能组卷。每天下班大概做2个小时左右的练习,做题看解析,主要看错题和不确定的题,有时候也会看看评论,评论里有些方法还是挺不错的,可以借鉴,但是别沉迷了,有些评论真的挺欢乐。考前的话,几个模块都是按照自己规划的时间来做,尽量在限定时间里提高正确率。我自己的时间分配是常识12分钟,言语28分钟,资料28分钟,推理32分钟,数量15分钟,留5分钟涂卡(考试做一块涂一块),考试顺序也是这个样子,不过之后会再修正一下。因为考场上太紧张,最后几分钟做数量什么都做不出来。
常识的话练了几组,大概控制了一下时间;资料只练了一两次,我资料算是强项,基本能维持90%左右的正确率,所以控制时间没问题就不练了,模拟考注意一下就行;主要还是言语和推理练的比较多,因为推理一不小心就会超时。一周做1-2套的模拟卷,周末会再做一套的样子。1个多月时间,题目量大概3000左右(很多还是靠模拟卷刷的题量),预测分数接近80。考试题建议还是要做,虽然都是那些题,但是国考出题的思路和风格还是要去熟悉一下,毕竟和模拟题还是不一样的。准备的这段时间,成绩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,大概70多点,80不到,和开始的成绩比多几分,但也没有很大提高,国考很大因素是好运(常识正确率有大概70%)。
我觉得刷题的作用有三:作用一是发现问题,前期模块刷题,可以很明确的发现自己的弱项,比如我自己,发现增强削弱的逻辑题弱,发现充分必要条件分不清,发现图推找不到规律全看运气,发现数学题15道要40分钟,发现自定目标7分钟一题资料分析有时候做不完,等等。当发现了问题,再去针对性解决。
作用二是归纳方法,很多人说数学题很难,特别是行程问题,排列组合,开始我也这么觉得,15题数学题经常40分钟才做完,但是你会发现,当你做10题,20题,30题的同一类型的时候,自然而然就会有思路,并且越来越熟练,做排列组合的时候各种捆绑法,隔板法,你掌握了吗?当你看到一个类型的题,不需要苦思冥想找思路,自然就快了。再比如资料分析题,我开始刷题的时候我连基期比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,后来公式会了,问题迎刃而解。时间充裕的话,建议开始的时候试试不一样的解题方法,然后去选一种自己最顺手的(可以不是最简便,但一定不能太麻烦),或者比较省时间的,自己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,自己总结的方法最容易掌握。
作用三是保持手感,模拟题确实可能质量不高。行测对时间的把握别重耍,只有大量练习,才能有手感,考前一天也要熟悉一下题目,不然容易进不去状态。
4、时间分配和难题取舍
行测题做不完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问题,模拟考我就几乎没做完过,最好的状态是做6-7个数量。我这次国考130题数量只来得及做1题,虽然还有3-5分钟多出来,但那个时候太紧张理解不了题目了,所以之后考虑重新调整做题顺序。我阅读速度很一般,语言题占时间比较多,感觉是极限了。推理上有时候会控制不住地纠结,可能还要注意一下,总觉得快有思路了,该放弃还是要放弃。
关于数量题的性价比和取舍问题,我觉得如果你的目标是国考70分,那么你可以舍弃绝大多数数量题(除非数学是强项,快而且正确率高),能做对3题就行,如果你的目标是75-80或者更高,就必须尽可能多的把数学题做对,虽然数量题性价比不高,耗时多,但是这是通往高分的必由之路。
总之,我的想法大概就是这些,希望能有所帮助,预祝大家早日上岸!
本文由公考部落 gongkaobuluo.com发布。